自从詹姆士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问世以来,香格里拉成了人间天堂的代名词,引起了世界上无数人的向往,多少探险家为之寻觅一生,留下的只是遗憾和感叹。然而半个世纪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人们宣称在这里找到了香格里拉。一时间,西南边陲原来默默无闻的土地,变成了众多游客寻梦的热土。
蓝天白云、雪山湖泊、草甸花海、质朴的民风、神密独特的文化色彩,悠闲宁静的生活——怀着对香格里拉无数美好的憧憬,我于6月30日来到了迪庆州的州府中甸。下午到达中甸,放下行李,问去纳帕海怎么走,被告知要乘坐去伊拉大草原的车。到了草原,才知道纳帕海是一个季节性湖,在草原中间,现在是枯水期,看不见。伊拉草原离中甸城只有八公里,是中甸最大的一片草甸,极目四望,群山环绕中的大草原牛羊成群,离的远的只剩下一个个小黑点。不过我们去的不是时候,这时候是中甸的雨季,天总是阴沉的,看不到蓝天白云,也看不到珍贵的黑颈鹤等鸟类。而游客们和当地租马匹的牧民夹杂在一起的喧闹和纷扰更使我找不到一点心中香格里拉的感觉。
骑马在草原上绕了一圈,我们又去看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葛丹松赞林寺。松赞林寺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寺内装饰精美华丽,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寺,也是藏区十三林之一。该寺是1679年康熙皇帝批准、五世达赖亲自卜卦选址建成,虽然地处县城西北五公里,但地势奇特,是每天全县城最早被晨光普照的地方。
看了伊拉草原和松赞林寺,同行的旅伴颇感失望,决定第二天不去碧塔海了。碧塔海被誉为迪庆高原上最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那是香格里拉在我心中最大也是最后的期望,我是无论如何也要去的。
碧塔海距中甸县城几十公里,没有班车直达,我费了好多周折才搭上了直达的旅游包车。汽车从县城出发,一直往大山里开。一个人上路,少了一个说话解闷的对象,但却能更静心欣赏一路上的风光。车窗外,几乎成了中甸标志的小草甸不断映入眼帘,雨后的草甸格外苍翠,宛如一张张绿色的地毯,地毯上面又织着许多不知名的小黄花,间或也有几株紫色和红色的小花点缀其中。山坡上的草甸牛马猪或三五成群,或独自闲庭信步,偶尔也会抬头瞪了一眼我们这些不束之客,又低头自顾吃草戏耍。山谷底的草甸时有小溪潺潺流过,低平的地方上面种着青稞和油菜,这时正值油菜花盛开时节,金黄的油菜花和绿色的青稞畦畦相间又相连,远处几间农舍饮烟袅袅,一两个农民正低头耕作,大自然是如此烂漫绚丽、多姿多彩,就象一支既朴实又华丽、缤纷又和谐的乐章,而它竟不是出自世界上任何高明的画师和乐师之手。我蓦然一惊,眼前的这一幅画卷,不正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吗!
碧塔海是深藏在海拔四千米左右的群山中的一个高原湖,湖中有小岛,四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藏语里碧塔是“栎树成毡”的意思。这里人迹罕至,大晴天时湖水清澈碧绿,平静如镜,白云、蓝天、雪山倒映水中,如人间仙境。春天杜鹃花开,围绕着碧塔海的又是漫山遍野的花海,湖中的游鱼因吃了杜鹃花落英而醉卧湖边,山上黑熊乘机下来吃鱼,出现了“杜鹃醉鱼”“老熊捞鱼”的奇观。可惜我来的时候杜鹃花已开过,且由于下雨湖水也变得很一般。但我依然喜欢碧塔海的那一份宁静、清悠和原始,荡舟湖中,只见湖面枯木横生,岸边芳草萋萋,芳草的那一边又是一片平缓的草甸,那是牧民和牛羊的天堂。
半个多世纪来,为了吸引游客,世界上不少地方都自称该地就是香格里拉。中甸作为《失去的地平线》一书中的香格里拉而被考证和宣扬,深到广泛的认可,但它究竟是不是书中所描述的香格里拉,我们不得而知,每一位充满希望而来的寻梦者是否找到了心中的香格里拉只有自己才知道。其实,寻找香格里拉并不是近五十年的事情,一千多年前一个中国文人就描述过他心中的香格里拉,他把它称作桃花源,自此之后,不计其数的中国人特别是文人怀着“桃花源”情结终生四处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多少朝庭重臣、沙场猛将或年迈、或失意仕途都讫求归隐山林田园,寻找心中念念不忘的香格里拉。但千多年以来,桃花源再也没有在世人的眼前出现,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香格里拉,而香格里拉在现实中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中甸之行,我没有在那些名扬天下的美景里找到香格里拉,那些不知名的草甸、那袅袅的饮烟才是我想象中的香格里拉,然而,那是山民们的香格里拉,我只不过是一个路人,一个匆匆过客。但是山民们呢?他们不向往大山外面的世界吗?也许我们想逃离的喧闹都市,正是他们心中的香格里拉!
作者:cgn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