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熟 之 旅
12 月9日到16日,我作了一次常熟之旅。
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车经过上海嘉定、江苏太仓一个半小时后,我们一行10人进入常熟境内。常熟是江苏南部苏州市辖的一个县级市,据说历史上这里的庄稼每年丰收,古代有一位皇帝写下御笔“天下常熟”四字。“常熟”也就成为这儿的地名了。
常熟的经济发达程度超乎我的想象。从进入常熟界到我们下榻的宾馆约一小时车程,一路虽也是农村,但公路两边和上海嘉定、江苏太仓沿途一样,工厂林立,几乎看不到农田。著名的“波斯登”羽绒服公司就在常熟境内 距市区约20公里的地方。据说常熟有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这儿的服装多销往俄罗斯。我们所看见的当地农民的住房大多是三层小洋楼,设计很别致,外墙装修也很漂亮。在常熟市区,一般在较大城市才有的华联商厦和六层环行大型百货商场在这县城也有,紧挨着常熟第一百货大楼和华联商厦还有几家大的专业商场。虽然,第一百货大楼的东西按我看来贵得有些离谱,有些商品价格居然和宾馆的差不多,但商场的人气仍然很旺。
我们下榻的宾馆位于尚湖风景区。尚湖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大的湖了 ,湖面有12000多亩,湖畔道路两侧是整齐的香樟树,穿湖大堤上柳桃相间,十分怡人。堤桥的一些雕塑以及江南园林式的亭榭和走廊更使尚湖增添了不少灵气。
我们参观了常熟兴福禅寺和虞山。兴福禅寺位于虞山脚下,距常熟市区约1公里,寺庙已有1500年历史,大门楹联是清朝同治和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书写的“山中藏古寺,门外尽劳人”。据导游介绍,兴福禅寺取名于寺里大雄宝殿内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左看是一个繁体的“兴”字,右看是一个繁体的“福”字。寺庙倚山而建,是比较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所以寺庙显得精雅而小巧。寺的东西两边各有小池、假山和亭榭。东池畔设有茶室一间,茶室门前的斗坪一侧,六七个中老年茶客晒着冬日阳光围坐长几,嗑着瓜籽品着香茗,谈笑风生,很是惬意。“有古迹必有题咏”(余秋雨先生《白发苏州》语),紧贴茶室就立有一块碑刻,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真迹。碑刻书的是唐朝诗人钱起造访兴福禅寺后写的一首诗: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饮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唯闻钟罄音
然而,米芾并没有按照钱起的原诗书写,而是根据自己在兴福禅寺的领悟给钱起的诗改了五处。这五处是“初日照高林”改成了“初日明高林”,米芾认为既是初日,寺里必定先明亮后才得以照晒到阳光。“曲径通幽处”改为“竹径通幽处”,原来钱起写的“曲径通幽处 ”在兴福禅寺玉佛楼后面山上,那儿长有一丛丛的观音竹。 据说成语“曲径通幽”最早出自于钱起的这首诗。还有三处是“万籁此俱寂”的“俱”改为“都”,“唯闻钟罄音”的“唯”改为“但”,“闻”改为“欤”。米芾这么一改,或许更增添了人们造访兴福禅寺的兴趣。因为有些人“与其说寻景,不如说是寻诗”(余秋雨《文化苦旅》)。
兴福禅寺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天王殿后一座建筑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然后才是“大雄宝殿”,而传统的寺庙建筑排列则是按照“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顺序。兴福禅寺的这种排列在国内寺庙里比较少见。
离开兴福禅寺,我们驱车来到了虞山顶。“十里青山半入城”,虞山是常熟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这里盛产黄石和绿茶。虞山黄石所建假山略显粗拙,不象湖石所建假山“皱、瘦、透”灵巧。在常熟古园林建筑中,正是这种粗拙和灵巧形成鲜明对照、相映生辉而同时受到人们喜爱。清乾隆年间,东阁大学士蒋溥之子、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建的江南名园---燕园(初名“蒋园”)既有湖石假山,又有黄石假山。此园“五芝堂”前假山就是“以虞山为蓝本,采用虞山黄石,用环桥法将大小黄石钩搭而成 ,既险要又牢固”(袁学汉龚建毅著《苏州园林》)。著名文学家曾朴构思、完成长篇小说《孽海花》等著作时所居“曾园”的“琼玉楼”就与取名“小有天”的黄石假山毗连。“曾园”南庭院中也还有取名“妙有”的湖石假山。在苏州名园中,“藕园”更因庭院中黄石假山浑厚雄壮的气势而别具风格(《苏州园林》)。
虞山顶上有一座剑阁。据说剑阁在明朝末年就有,后毁坏了。现存的是1989年在原来遗址上重新修建的。从剑阁沿着陡峭的石阶下到100米处,可看到山峰裂成两半的“剑门”。相传,春秋末年,吴国著名工匠干将、莫邪夫妇采集“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炼成锋利的雌雄宝剑。干将将被后人称作“莫邪剑”的雌剑献给了吴王阖闾,吴王在此试“莫邪剑”是否锋利将山峰劈成两半而形成剑门。这个故事和苏州虎丘“吴王试剑石”故事版本一样,只是地点不同。故事的真实性当然并不重要,毕竟虞山上剑阁和剑门的来历能给人们平添不少乐趣,使外地的游客因为它而对常熟的印象更加深刻,比如说我。
2001.12.22 福州茶亭河畔
作者:fhs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