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义街的一间小茶叶店
去尚义街,是第一次到昆明时被导游带过去的,因为一般的游客都从这里买些鲜花带走:到尚义街的茶叶店,是因为我对茶叶的兴趣远胜于花;来到这间小店,是因为它并不起眼,但货架上摆满了陈年的普洱。我要买普洱。
小店靠停车场的出口,很少,大概只有10平方米,没有什么装修。左边和正中的木墙货架上摆的是形状、年代各异的各色普洱陈茶,右面摆的是袋装的茶叶,还有一些茶具。地上靠右边放了一张小桌子,喝茶用的,前面还有几张小凳子。左边放的是玻璃瓶装着的兰贵人、玫瑰花、三七之类的花茶,桌子的右边有个小书架。老板是个二十开外的小伙子,并不英俊,但笑起来样子很老实,为了这份老实,第一次去我便买了两块年代不同的陈年普洱准备拿回去收藏。
第二次去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星期六下午,没事干,在街上闲逛,想到了哪老板和茶,便悠悠地晃了过去。虽然事隔差不多半年,哪老板还认得我,后来从他嘴里得知,在他哪里买普洱,而且象我这样“懂茶”的人不多,所以他还依稀记得。于是,我便坐下来,他很热情地泡茶给我喝。我首先从他的书架上找到了话题,他的书架上放的是道家格言和韩非子导读之类的书。刚好我看了点类似的书,于是,便从法家与道家文化与他聊了开来。
老板爱好中国的古典文化,但只读到中学,不能读古文。他是云南人,初中毕业后当了武警,复员后,他本可以坐办公室,但他忍受不了办公室外的气氛,便出来自己开了间茶叶店,才开了一年多,生意还可以。一个月店面的租金要一千元,自己赚一千来块,生活无忧,也不用仰人鼻息,还可以喝茶与人聊天,生活过得悠闲写意。
他们一家人都是卖茶的,他的舅舅把他的弟弟带出师,然后他的姐姐和他都先后开了店,不同的是,他弟弟做的是批发,他与他姐姐做的是零售,这样一分工,他们的茶叶进货成本便低了很多。而且,他弟弟到思茅等地方收茶,与其他批发商不同,是现金结算,而且信誉很好,茶农都乐意把茶给他,而且茶农没有资金风险,给的价也相对低一些。这样他们茶的价格在市面上就很有竞争力。
我问他哪种茶好销,他的回答与我的想象有点差距。这里卖得最多的是摆在地下的兰贵人和玫瑰花之类的花茶,这里来的很多是游客,懂茶的不多,买货架上的陈茶的人其实很少。我们聊天的当儿,就有些游客买兰贵人和玫瑰花茶的。我去了四次,看到很多人在哪买茶的,但从来没有人去问货架上的陈茶。当时我问他为什么不全部都放上兰贵人,他诡秘地一笑,“这里是云南,总要放些有特色的茶在上面。”他答道。他这样回答,连我这个专学营销的人也自愧不如。
我们整整聊了一个下午,直至花市要关门,我才告别。我本想从他哪里学一下怎样察颜观色就能鉴别陈茶的年代,他的答案有点让我失望,说是泡开了才知道。于是,他很热情地一种茶一种茶地泡开给我喝,还告诉我每种茶的年代,让我辨别每种茶的口感。我没有掏一分钱,白喝了他很多茶,感觉我对茶的鉴赏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临别时,他还送了我一点青茶,让我回去尝尝。虽然我至今不知道他姓什么,他也不知道我姓什么,彼此也从来没有问过,但我觉得我们的心已很近,这或许就叫君子之交吧。
第三次去,是与江大姐准备回深圳坐飞机前到尚未义街准备买些花拿回去。江大姐是我们的客户的总监,项目经理。我到店里去也是为了买茶,准备拿回去孝敬父亲。父亲好茶,但之前我们家是不喝绿茶的,祖母说绿茶伤胃。喝的都是叫滇红的茶,泡出来的茶苦涩苦涩的,不好看也不好喝。自从我95年从杭州带了龙井回去后,开始他们还有些反抗,喝过龙井后,自此他就不再喝哪种不伤胃的茶了。现在,他老人家是非特级铁观音不喝了,还要用紫砂壶泡。前段时间见了他,说要带些好的红茶给他喝,哪家伙竟说:“红茶还有好的?”气得我气不知打哪儿出,还是旁边的姑妈给我解了围,道:“你儿子说有就有啦”。
我还是跟哪老板要了我以前买的同一种茶,因为有上次的交情,这次的价格比上次又低了一些。离开的时候,老板叫住我们,要我有空闲的时候帮他想想他的茶叶店怎么搞。在旁边的江大姐就哈哈大笑,说“你这人真会做生意,你知道我请他们花了多少钱吗?”弄得他很不好意思,很窘,我便急急地对他说,我会想的。
第四次去,是前几天的事,他说他已把隔壁的铺面租下来了,想搞大一些,还催我帮他谋划谋划。
作者:guangya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