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和华北各根据地8年抗战史实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是集教育、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副处级建制,直属山西省文物局。
纪念馆位于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过的太行山区山西省武乡县县城。馆址背倚凤凰山,面临漳河水,景色秀丽,交通方便,太焦铁路纵贯县城,榆黄、沁温公路在此交汇。
纪念馆占地面积180000平方米,馆区主要分为主展区和游览区两大部分。主展区包括八路军简史陈列厅、八路军将帅厅、日军侵华暴行厅;游览区包括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厅、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雄风碑林、徐向前元帅纪念亭等。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山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站在山顶远望,巍峨的太行山层峦迭嶂;俯瞰脚下,清澈的漳河水环绕迂回。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的八路军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战绩辉煌,为纪念这一光辉的历史,70年代末,老区人民就以满腔热情,倡议筹建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并呈送中央领导批示。1979年9月28日邓小平、杨尚昆、浦安修一起审查陈列设计方案时,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单纯反映领导机关和领导人,要把所有的八路军将士和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反击侵略者的壮举都反映进去,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并当场题写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馆名。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该馆的展览指导思想是"全面反映、突出三个重点",即:全面反映八路军和根据地史实,突出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太行腹心基地。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于1988年9月3日正式落成开馆。开馆以来,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馆开拓前进,奋力拚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共接待观众180余万人次。其中有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奥地利、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士驻足期间。
1999年该馆又创办了"八路军精神"宣讲小分队,深入到省内外各地演出50余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那段红色岁月距离现在的我们已经远去,成为昨日的记忆,但是8年抗战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今天的和平和稳定,在抗战中军民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为民、团结御侮、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依然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走进这个位于山西武乡的八路军纪念馆,可以全面而形象地了解八路军8年抗战的光辉历史,近距离地感受红色岁月中的革命情怀。
景区相关资料
八路军纪念馆坐落于太行老区、红色故里、八路军总司令部曾长期驻扎过的山西武乡城西的凤凰山下。1988年,纪念馆建成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实、弘扬太行精神的现代化革命纪念馆,也是集教育、科研、收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景区。
纪念馆建筑宏伟、景色秀美,背倚凤凰山,襟带马牧河,总占地面积14.8万㎡,建筑面积1.2万㎡。馆区由八路军抗战史陈列厅、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馆、八路军雄风碑林公园、八路军纪念广场及八路军抗战研究中心5大部分组成,环境优雅,设施完备。主展馆以2500件珍贵文物资料、870幅历史图片、12个历史场景,采用声、光、电、雕塑、绘画、幻影成像等陈列手段,真实地反映了八路军8年抗战的光辉历史;游击战术演示馆以1公里长的模拟地道和地上村落建筑,辅助以现代化视频演示原生态的再现了抗战时期的人民战争生活场景和战争场面;碑林公园、纪念广场,绿草如茵,鲜花怒放,松柏常青,是观众抚今追昔、缅怀革命前辈、休闲散步的场所。
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主馆]
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依托有美丽神话传说的凤凰山而建。凤凰山,又名凤凰台,古传曾有凤凰栖息于此地,而且整个山势亦呈凤凰双展翅的雄姿。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建筑面积1.2万㎡,展览面积8000㎡,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座全面再现八路军8年抗战光辉历程的军事专题陈列馆,是八路军纪念馆景区的主展馆。
陈列馆主要包括序厅和依据抗战时期八路军抗战史发展阶段布排的6大陈列厅,以及可供观众休闲、观看抗战影视片的休息厅和100m抗战文化墙长廊展示、"百团大战"半景画馆等。该陈列馆用大量图片资料和珍贵文物,首次采用声、光、电等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并辅助以雕塑、绘画、歌曲、景观、木刻、影视等配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八路军以三师之众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驰骋于辽阔的华北敌后战场,与华北地区广大民众同仇敌忾、抗日御侮,创建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最后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全景式历程。厅内的电脑触摸屏可以向人们介绍八路军抗战知识和文图并茂的参观景点。广大观众还可以从陈列馆里播放的大型文献专题片《八路军》中,真正领会八路军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耳濡目染地上一堂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是广大部队官兵进行军战史学习和全国人民培育民族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陈列馆中,一件件看起来或许普通的文物背后其实都有着八路军战士、将领和抗日百姓的红色回忆,传递着那段峥嵘岁月,军民无私奉献、无畏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战的革命精神。比如一块米黄色的毛毯,毛毯上留有血迹和弹孔。这是孙继先将军1935年飞夺泸定桥时用的毛毯。这块毛毯是孙继先将军长征时留下来唯一的一件实物。孙将军在世时,对此物如数家珍,精心保存。因为它是红军胜利强渡大渡河的象征,这块毛毯凝聚着无数战友的鲜血。
1935年5月下旬,孙继先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团营长,强渡大渡河时,夺取泸定桥,攻打泸定桥战斗,他具体指挥。泸定桥是四川西部架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由13根铁索架成,桥长约30丈,距水面也有几十丈,下为激流。红军长征行到这里之前,敌人已派兵把守对岸,并把桥上的木板全部烧掉。孙继先带领一营全体官兵,冒着炮火攀铁索而过。当时他裹着毛毯,扛着机枪,冲到距泸定桥几米处时,突遭敌机扫射,几发子弹从他肩头飞过。他以为中弹了,但仍冒着炮火向前冲。到桥头一看,只是毛毯打了几个洞,肩部只受了点轻伤,当时他想,是这块毛毯救了我的命,最后还留下二十几名勇士冲到桥头时被熊熊的烈火包围。他们冒火冲进城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终于占领了泸定桥,控制了泸定桥,掩护大军安全渡过了大渡河。
孙继先将军背着这块救命毯走过了太行山脉,冀鲁平原,一直精心保存至今。他说:"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这块毛毯上的血迹和弹洞是历史的见证,记载了共产党人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高贵品德。"
陈列品中还有在黄崖洞保卫战中,孤身在陡崖上战斗整整七天七夜,投出了100多枚手榴弹,炸死敌兵数百人,最后光荣牺牲的17岁小号兵崔振芳吹过的军号;聂荣臻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时,送给当时受伤的刘显宜的一张行军床。刘显宜将军在以后的军旅生涯中,一直把这张行军床带在身边。在抗美援朝作战中,他又把这张行军床带到朝鲜前线,建立起志愿军打不垮的运输补给线。还有铭记着团结抗日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一台外文打字机,等等……
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馆
在八路军纪念馆里,有一项令人神往的景点,那就是倍受关注的窑洞战景馆。窑洞战景馆是在凤凰山下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窑洞战旧址基础上修复扩建而成的一座窑洞战演示实景,全长一公里。窑洞战的内部结构与地道战非常相似,内设有会议室、指挥所、弹药库和储藏室等,并筑有灶台、牛槽、窑洞等转移隐蔽的出入口和石磨、石碾、了望口。在窑洞战的景观场面中,还采用现代立体音响技术,把解说和表现当时战斗气氛的音响合成,当观众来到景观前时,就能看到吊有铁钟的消息树,同时听到洞内的解说声、抗战歌声、枪弹声、脚步声,以及远处传来的地雷爆炸声。游人置身于形象而逼真的窑洞战景观中,既可以体验到当年的八路军游击战术,又潜移默化地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八路雄风碑林
八路军抗战纪念碑位于风景宜人的凤凰山巅,碑身高19.37㎡,喻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1937年。碑身两侧镌刻有谷穗与长枪组成的图案,象征八路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侵略军的传奇历程。碑后的弧形浮雕墙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八路军从改编出师华北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场景。巍巍丰碑昭示后人,中华儿女只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为民、团结御侮、勇于牺牲等八路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有希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复兴。
人们沿着陡直的石阶而上,登临山顶,既可以瞻仰松柏簇拥、威武雄壮的八路丰碑,又可鸟瞰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老区新貌。春日观光,桃花胜火,玫瑰飘香,诉说战士情怀;秋天游览,黄栌映红,松涛阵阵,颂扬八路精神,是一个集宣传教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好去处。
抗战文化长廊
八路军纪念馆抗战文化长廊总长80米,由抗战时期的版画、油画、雕塑、漫画、歌曲、杂志、报刊、图书、抗日战士日记、笔记等陈列组合成的一集观赏、研究、学习于一体的大型陈列长廊。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体育等,为八路军抗战史陈列填补了一个过渡空间,增加了展陈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