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座落在县城河下街,坐北向南。该庙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城隍庙将门作楼,系三层重檐,故俗称三节楼。现存建筑主要有门楼和正殿。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属明代风格。台基呈长方形,长18米,宽12米台高2.35米。 门楼正中横挂一匾,上书“群峰环翠”。屋顶形制为三层重檐歇山顶。正脊、吻兽、垂兽、戗脊兽、套兽,均为黄绿相间琉璃造。山花出际施博风板, 悬鱼作卷云如意式 斗拱均为五铺作双下昂。用材粗壮宏大,巍然壮观,为黎城古建筑之冠。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六椽伏前后接乳,通檐用五柱,基本上为现代风格,台基边长18米,呈正方形,台高1.37米。 殿内一排前金枝,屋顶形制为悬山顶,正脊、吻兽均为黄绿相间琉璃造,斗拱均为五铺作双下昂,威严肃穆。
说起全国最大的城隍庙,也许大家会有点陌生。不过对于长治本地人来说,他们马上会脱口而出--潞安府城隍庙,因为如此熟悉,这是他们茶余饭后乐意去休闲和散步的地方。这个坐落在长治市区的城隍庙不仅规模大,而且贯穿在建筑中的不同时期的元明清风格也是前去游玩的人们值得细细观摩欣赏的部分。
景区相关资料
潞安府城隍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在明弘治五年(1492年)、嘉靖、万历还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都有扩建和重修。现在保存下来的建筑中,有元代修建的大殿和角殿,明代修建的寝宫、戏楼、玄鉴楼等,剩下的其他建筑则是清代修建的。城隍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这些不同时期修建的建筑依旧保留了那个时期的特色:比如玄鉴楼内侧戏台精美的斗拱和雀替,显示了明代华丽的装饰风格;正殿内部简单加工的横梁立柱,则是体现了元代拙朴实用的建筑风格……然而这一切统一在城隍庙却并不显得突兀,而是自然融合。
通过考察,专家们认为:潞安府城隍庙是全国现存已知的府城隍庙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整个城隍庙坐北向南,一进三院,前面有神道。沿着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是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城隍殿、寝宫以及各院的东西配殿、廊房等。
走进前院宽大的花园,院中种着2株枝叶繁茂的古槐,形状像一条飞腾的巨龙。院中还有一株很特别也很珍贵的化石树,高达30余米。旁边的东西两厢,现在成为了展厅,一年四季都有名家书画展出。正殿前的献亭里有两只大铜香炉,花纹斑烂,铸造精美,为世罕见。
接着,便是元代修建的正殿。正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修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殿内采用减柱法,只用了四根内柱。减柱法也为前来参拜神像的信徒腾出了更多的空间。殿上的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元代的大木没有经过多大加工就直接使用在大殿里了。正殿的前檐斗拱是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檐柱、内金柱是石制的抹棱小八角方柱。整座建筑元代风格十分浓厚。正殿中供奉着有新塑的彩色城隍爷像,还有城隍奶奶,以及城隍爷的部属塑像。
再向北走,就是供奉的城隍爷与夫人休息的地方--寝宫。寝宫建筑面积181.7平方米,开间明三暗五。这个明代修建的寝宫保存完好,后殿正脊上依旧保留着明代时期制作的黑釉行龙,行龙潜伏爪牙,蜿蜒欲动,在国内很少见,艺术价值很高。
整个潞安府城隍庙,规模宏敞,建筑壮丽。山门、耳殿、玄鉴楼、戏楼、献亭、正殿、寝宫、配殿、廊房等,一一俱备。各殿屋顶上的五彩琉璃装饰、釉色斑斓,光映霞表。潞安府城隍庙已经成为了一座兼具重要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古代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