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铸铜作坊遗址,在今洛阳火车东站正北,北窑村西南的第二台地上。东临洛河,并依邙山,面积约10多万平方米。出土大量熔铜炉残壁、陶范碎块、制范工具,以及红烧土块、木炭等遗物。
据对熔炉残壁的分析,可知当时熔铜采用的是内加热式的炉子。炉子分大、中、小三种。大型炉子是用草拌泥和沙为材料,以泥条盘筑法作炉圈,然后砌成炉子,内径约1米左右;小型炉子是用大型陶器如瓮之类的容器上涂一层厚厚的炉衬,即可使用,内径仅30厘米左右,熔铜的燃料是木炭,冶炼时采用鼓风囊来鼓风助燃。温度一般在摄氏1200度以上。大型炉子高达1.5米左右,是竖式鼓风炉,它基本上已经具备了现代鼓风炉的雏型。这表明在西周时我国的冶炼技术已相当先进。
从出土的大量陶范分析,可知当时的制范流程是,先制母范,即模型;然后按照母范上规划好的分型方案制作外范,即铸型。一般简单的器型用双合范,复杂的器型用多合范。每片范的分型面上都对应地做好三角楔形的榫卯、长方形的子母口,以便合范时扣合,工艺相当精密。 从出土的陶范看出当时铸造的器物种类很多,有鼎、簋、卤尊、爵等。还有车马饰器、兵器等。从出土的卜骨、卜龟以及被杀害的奴隶尸骨来分析,当时在开炉浇铸时可能还要进行占卜和杀牲祭祀的仪式。
这座大型青铜器作坊建于西周初年,毁于西周中期穆王以后,距今约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