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寺在山西长治县城西北10公里看寺村。 寺名取佛经中“登上正觉彼岸”之意,俗称大寺。东拱太行山,西临漳河水,古柏参天,殿宇巍峨,犹如山水画幅。寺始建于唐在和年间(827─835),宋、元、明都有修葺,现存建筑以后殿历史最古。殿内用方形石柱抹楞。檐头兰拱批竹昂,不施补间铺作,朴实而疏朗。梁架规整,结构简洁合理,为现存宋代木构建筑中所少见
正觉寺位于长治县城西北10公里的看寺村,寺名取佛经中"登上正觉彼岸"之意,俗称大寺。寺院坐北向南,东倚太行山,西临漳河水,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原有前后两进院落,共有殿宇、廊庑、僧舍70余间。曾经的古柏参天、殿宇巍峨,在经历了久远的风雨侵蚀后,已连同寺内建筑多被毁损,现仅存有东西配殿、中殿和后殿。2001年,正觉寺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相关资料
正觉寺位于长治县城西北10公里的看寺村,寺名取佛经中"登上正觉彼岸"之意,俗称大寺。寺院坐北向南,东倚太行山,西临漳河水,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原有前后两进院落,共有殿宇、廊庑、僧舍70余间。曾经的古柏参天、殿宇巍峨,在经历了久远的风雨侵蚀后,已连同寺内建筑多被毁损,现仅存有东西配殿、中殿和后殿。据明《潞州志》记载:(正觉寺)唐大和年间建,宋熙宁三年重建,元至顺三年重修。现存的建筑中东西配殿、中殿、后殿中,后殿最古,是全国现存最大的砖木结构古建筑之一。2001年,正觉寺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资料介绍,寺院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伏对乳伏用三柱、在平梁之上施蜀柱、叉手和合沓,各缝下用攀间、令拱、替木及各种隐刻拱托;殿内用方形石柱支撑,柱角均有抹楞,檐柱侧角升起,檐下斗拱双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昂嘴批竹式,不用补间斗拱,梁架简洁规整,斗拱疏朗,用材敦厚肥硕,为现存宋代木构建筑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作;过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灰布瓦,为明代建筑;东西配殿各小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悬山顶,灰布瓦,为元代建筑。整座寺院具有较高的建筑历史价值,经常有国内外人士不远千里慕名前来探寻研究。
寺院因年久失修,呈现着一幅沧桑的图景:中殿、后殿规模宏大的外观气势还在,但内部空空荡荡,原有的器物、塑像已在历久的嬗变中丢失损坏殆尽,没有了缭绕的香烛氤氲,殿堂内显得非常冷清。在上个世纪特殊的年代里,中殿、后殿曾被改作粮库用,因而因祸得福被较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紧闭门扉的东西配殿相比之下则显得陈旧晦涩的多,层积了太多时间尘埃和历史负载的梁柱、墙壁上或窄或宽的裂缝,如满脸皱纹的暮年老者,沉默地守护着这一方寺院。寺院老了,但从散落的石柱、厚实的青砖或斑驳的木构件中,仍能感受到岁月痕迹的积淀。
看到我们在注视寺院墙侧一排城堡式的粮仓,寺里的管理员讲述了一段旧事。在反修防修、全民皆兵的年代,村里为响应"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选地建筑粮仓,看中了寺院的大殿和院里的空地。于是,大殿被改为粮仓,寺院里建起了粮囤……
不想抒发感伤的情绪,只是想到了关于古迹的保护与传承。经历着时间的风雨,古迹昔日的辉煌自然会渐渐褪去,但蕴涵在古迹中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价值,却随着岁月的积淀越积越厚。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观念,已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成为一种全民意识。正觉寺,这座已有1400多岁高龄的古老寺院,已被作为长治县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在国家文物局的帮助下,投资百万开始进行维修。不久的将来,千年古刹正觉寺将以原有的历史风貌重现上党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