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太阳不肯回家去
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但却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的大漠之旅才刚刚开始。走在312国道上,我们经过了悬壁长城,车轮滚滚,匆匆与它擦身而过,这是明长城的最后一段,很矮,可能阻挡不了人们的攀越,但是却足够阻挡敌人的骑兵去路。再走不远,我们看到了一座残破的烽火台,就连导游也不晓得它的名字,也许它将和当年镇守这里的士兵一样,默默无名,直到永远。从嘉峪关到敦煌,沿途300多公里的路上,这样的烽火台还很多,座座凸起于广袤的沙漠之中,它们将和帝王时代失宠的后宫嫔妃一样,长伴寂寞直到消逝。
进入茫茫的戈壁,除了石滩、土滩、沙滩,偶尔公路前方会对开来一辆汽车外,窗外几乎是没有生命的一片寂静。零零星星地,可以看见芨芨草、骆驼刺和红柳,它们就生长这样荒芜的戈壁大漠中, 被称为“沙漠三宝”。它们是骆驼在沙漠中的食粮。在大漠中,除了动物的粪便,它们是人们烧火的材料。敦煌莫高窟中的泥塑菩萨、佛像就是以芨芨草为骨架,再加上泥土塑造起来的。
汽车在颠簸的公路上飞驰,划一的景色加上清凉的冷气,让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觉。但却始终无法如愿,就在你渐入梦境的时候,汽车会因凹凸的道路而来一个大震动,周公被吓跑了,挣开眼睛,还是茫茫戈壁,渐渐地昏昏欲睡的感觉又来了,结果还是从复着上次的遭遇。就这样睡了又醒,醒了又睡,我们来到了桥湾,汽车在桥湾古城旁停下来小歇,我们看到了不远处的桥湾古城。
桥湾古城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在这里有个人皮鼓、人头碗的传说,实物陈列在当地的小型博物馆里,但我们对它的兴趣不大,倒是对桥湾古城情有独钟。它的面积不大,也许是由于沿路上看见的“历史古迹”古迹,都是被人们修复得焕然一新的,今天终于看见“原汁原味”的,纵然它的历史只有区区270多年,但却给人不枉此行的感受!
过了桥湾古城就快到安西了,但是还有一处具有大漠的特色地方必需去看一看,就是那默默无闻的雅丹地貌。说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知道的人倒很多,喀斯特地貌又称石灰岩地貌,论中国之最,首选贵州的阿卢古洞;丹霞地貌以其岩石呈赤红之色的著名,以广东丹霞山为其典型而得名,福建的武夷山也是丹霞地貌的代表之一;雅丹地貌则是沙漠的风蚀地形,以罗布泊雅丹地区的风蚀地貌最为典型而得名,此外,在新疆亦有多处典型的雅丹地貌,其中较著名的就是奇台地区的魔鬼城。新疆的行程紧凑,这里的雅丹地貌虽不如朋友从新疆带回来的照片那般壮美,但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也只好以此安慰一下“入宝山绝不空手而归”的心理啦!
看过了雅丹地貌,已经是北京时间七点多钟了,太阳依然当空高照,丝毫没有回家休息的念头。为了赶路,我们的汽车颠簸得更加利害,就像一叶扁舟碰上大风浪般。晚餐的时间到了,可能是太阳还没有落山,肚子没有发出抗议的“咕咕”声。
终于来到了安西县城,这里不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将赶到敦煌用晚餐 ,窗外是一排排的柳树,就是《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的那种,但这里的人不称为“垂杨柳”,这里的人称为“左公柳”。这个左公不是别人,就是当日在西安碑林所见,《天地正气刻石》的作者左宗棠也!左公,湖南人士,才高八斗,当年湘军的头目之一,很得曾国藩的信赖,在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他曾多次为曾国藩出谋划策,但是在太平天国覆灭以后,他和曾国藩一样难逃遭贬的厄运。大权旁落的他之后被派到甘肃督军屯田。我们现在所见之柳树,就是当年左公为了防风固沙,命将士所种之树。
过了安西,太阳终于累了,它的高度开始向地平线靠去,终于它累得不能再陪伴我们,要回家去了,看看手表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不对!都快接近九点半了。夕阳一步一步地落下,夜幕渐渐降临,敦煌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我的心在跳动的更加厉害。明天,明天我将登上鸣沙山、观看月牙泉,还有到那个让外国人震惊、让中国人痛惜的石窟去看看,尽管“敦煌遗书”有大多都收藏在海外的博物馆中,但是那里还遗留着千万尊让人刮目相看的的佛像。
笔于:敦煌饭店
作者:tan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