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白绿黄红对联后面的故事
在丽江古城随意的逛逛,便会发现家家宅门都贴了对联,除了常见的红色对联,也时常会见到白色、绿色甚至是黄色的彩色对联。这是丽江纳西族在亲人去逝后为了代表对亲人的思念而张贴的对联,从对联上你就可以看出那户亲人去世的大概时间。白对联是刚去世时贴的,绿对联是去世后一年贴的,黄对联是去世后两年贴的,满三年后就贴红对联。当然红对联有多种,要从字面上看才能知道用途,有些红对联是过春节、建新房、结婚时贴的。
我们纳西族每家都有一块坟地,坟地是要讲风水的,我家的坟地在拉市海边的半山腰,说奶奶说是祖辈早就请风水先生拿着罗盘挑出来的。一个家族有一个公共的墓地,严格按照辈份和大小排行划地安葬,夫妻是合葬的。那是我最后归宿的地方,我的位置只能是在最下边吧,因为我还年轻。我觉得我死后若能葬在这里是很幸福的,天天面对蓝蓝的海子,冬季看着候鸟飞过,停在湖上的树尖……
老人们在50来岁时就准备好了棺木,爷爷已经去世了,奶奶的棺木就放在楼上,距离我上网的位置不远。棺木纳西话叫“han bao”,棺木是不用钉子的,这样不吉利,全部用榫口和木活鞘组装,用松香水灌接缝,外面用松香水或土漆(既天然漆)漆成黑色,如果超过八十岁才去世,顶端就可漆成红色。
爷爷去世那年,我正在昆明工作,出差到了云县。等知道了消息,从云县——昆明——丽江整整一千一百公里路,到丽江时爷爷已经下葬了,只见到白白的对联。爷爷对我最好了,竟不见最后一面,我只能脆下痛哭,外面的世界太无奈了。
按照丽江纳西的规居,老人病重不治之后,亲朋好友以及街坊邻居们都要来慰问守侯,子女和亲戚连日昼夜守护在旁,就是为了“绍沙垦”,就是接气的意思。要准备好少许碎银(现在用铜钱)、米粒和茶叶,男病人用九数,女病人用七数,用一点青梅纸(红纸)包好,放在病人床头。
待病人将咽气时,有一家族长者要手持“绍沙”,作好投放的准备。并由一个熟知家庭历史的才者(农村有的是东巴经师)为其指路,告诉他回老家的路线,以及先逝的父母名字,或早逝的配偶和先亡的子女名字。说“他们早走了,他们会招呼您。”并告诉他面前有三条路,上面一条是神路不能去,下面一条是鬼路也不能去,中间一条是人类去的路,您要走那条路。一咽气,要迅速把“绍沙”放入口中,并轻托一下下巴,按一下上眼皮,使口眼闭合。传统习俗认为老人家病逝于家中,又得“接气”(放“绍沙”),叫做“好好的去逝”,既寿终正寝。如果死在外面,又不得“接气”是不好的。看来爷爷是“好好的去逝”,听说爷爷在临死前,只说了两件心愿:一、希望子孙要团结,外人才不会欺负;二、希望能出一个大学生。我到底做到了什么。
老人去世后,要停尸于正屋,设一个灵堂,头和身上盖白布或毯子,头边放供桌,要点上香、油灯和八大碗供品。家人穿孝衣,近亲戴孝布。人去逝后,要立即告遍亲友,并明确告诉他们出殡请客日子(一般是第三天),要请人料理各种丧事。小时候就是在这里听到了纳西古乐,那是一种很悲凉的音乐。
入棺一般是第二天晚上,所有的亲属要在旁向死者最后告别,然后封棺孝子钉上活木鞘祝老人无牵无挂地去,此时,女亲属们哭声大作。
第三天是开丧出殡,来吊丧的客人一般除了钱以外,还会送一蓝(盘)米,花生米等。一一都在灵前点唱祭祀。孝子跪在灵的两边还礼。
开过追悼会后,炮竹响了,要出殡了。棺材抬至大门用绳子捆绑好用8个人抬走,孝子要背着饭、肉、由人带着走在前面,棺材要从他们头上抬过,以后每过一座桥孝子都要跪送。希望逝者能平安的过奈何桥。女亲属只送到城边玉龙桥边,则回去。到了墓地后放棺材于坑内后,孝子用衣角捧起土,象征性先撒第一把土,然后众人垒坟,坟头上要撒一些五谷种子。
次日亲属又到坟地再去修整一下,称为“复丧”,一七、二七、三七、四七都要祭,四七是女儿主持。还有百日、三年斋都有祭。此后正式列入祖先里去了,只是过年过节才祭了。
如果我有一天死去,那便是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只是不知道这一刻什么时候突然到来。所以我要先学会接受这一切,接受这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公平。
送一句纳西人说过的话:人吃了饭要洗碗;但吃饭不是为了洗碗。
这篇文章是答应写给一位上海朋友看的,同时也献给所有想了解纳西族风俗习惯的网友。
作者:naxi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