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儿国”喝酥油茶
从梅里雪山明永冰川下来回到明永村,由于重感冒令我的身体出现虚脱,我们只得暂到村长家休息,村长为我们特制了酥油茶。酥油茶具有极高的热量,并含极高的营养和维生素,在高寒缺氧地区,喝酥油茶,能迅速补充体能,并能有效防治感冒和高山反应。
饮茶间,村长为我们讲述了藏族康巴人一妻多夫的奇异婚俗。
由于横断山山高路险,交通闭塞,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生活极其不易。因此,在云南德钦、西藏盐井、芒康、昌都等地曾出现较多的一妻多夫家庭。一妻多夫婚基本为兄弟共妻,即几个兄弟共娶一个妻子,对子女都会视为己出,家庭中尊老爱幼,和睦相处。据50年代的调查显示,旧西藏一妻多夫制家庭占24%,康区昌都丁青约占50%。直到当代,一妻多夫制仍然有较高比例,如昌都地区1994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芒康县的9824户中,一妻多夫有2033户,占21%。
世界上有多种婚姻形态,而一妻多夫的则较少,在世界民族志的记载中,只有4个民族存在一妻多夫,其中就有藏族。
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除环境和经济原因外,笔者经过走访和查阅史料后认为还有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早在1300年前,康区这片大地上曾是女人统治的国家,史称东女国和西女国,这段历史如今已鲜为人知。事实上,在隋唐时期,汉文史籍中就有关于“女儿国”的真实记载。西女国叫苏毗,人们的社会地位则以性别划线:女尊男卑,女人享有许多特权,如不纳税,不干重活,掌握政治权力等。而男人则既无政治权利,又无社会地位,只能被派遣外出征战和干些打猎、种田这样的“粗活”,连女王的丈夫也只能干些家务事。因此,康区残留的一妻多夫的婚姻现象,与历史上存在时间较久的女权国家脱不开干系。
康巴大地是一个永远有着许多神秘和不可思议的地方———它既封闭又开放,既古老又年轻,高海拔和贫瘠的土地使这里人烟稀少,却孕育出了不同凡响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沿民族文化走廊进入白茫雪山
告别明永村,我们沿滇藏茶马古道向中甸进发。走在古道上,高原炽烈的太阳洒向大地,峻峭的峡谷发出耀眼的光芒,散落在山谷林间的藏族碉房建筑一如它的主人———康巴人一样伟岸、粗犷和沉雄。
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用自己的脚步,乃至生命行走在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开拓了穿越西藏、通往西域国家的“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不仅风光奇丽,而且它的两侧生活着十多个民族,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廊,这是一份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出德钦县城不远,我们就进入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涵盖了海拔最高处5640米的扎拉雀尼峰和最低处2200米的霞若乡,高差达3400多米,形成了从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立体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行走其中,一天内可感受到春夏秋冬的气温和景观变化。此时正值秋天,在保护区内穿行,如同置身在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
“香格里拉”如幻如真
1997年9月14日,一条极具冲击力的新闻传遍了中外:全世界成千上万人景仰了半个多世纪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被确认在中国云南迪庆州高原。
“香格里拉”一词,来源于英国作家希尔顿1933年发表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它的涵义解释为: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云南迪庆州辖有德钦县、中甸县以及维西县,那里有着《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写的一切人文自然景观:雄伟神圣的金字塔般熠熠生辉的雪山和壮观的冰川,险峻壮丽的峡谷,清澈透明的高原湖泊,辽阔无垠的高山草甸,金碧辉煌的喇嘛寺庙,静谧质朴的乡村,多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多种宗教、文化和平共存……这一切无不显现出希尔顿笔下“香格里拉”理想王国的原型。
其实,“香格里拉”又何必一定是个具体的地理位置。它的真实意义,在于为人们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王国,它使人们的精神有所追求和信仰。
当你走进迪庆,走进横断山脉,走进这康巴大地,在那浓浓的人情味里,在那人与自然达到高度的和谐里,在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里,在那亘古不变的画面中,有我们要寻找的纯真、纯美……
作者:datou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