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镇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民居建筑保存得最完好的,有助于全面了解“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建筑特色。其中,严家大院和董家大院最具代表性。
景点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在大理,甚至在云南,像喜洲这样的农村乡镇压,大概是很少有的。喜洲是历史名城,又是白族典型的商业集镇,是白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萌地之一,云南著名的侨乡之一。因此可以说,了解大理和白族,不能不首先了解喜洲。
建筑特色
喜洲白族民居,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为典型格局,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表瓦人字大层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向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喜洲白族民居特别重视照壁、门窗花枋、山墙、门楼的装饰。 照壁是一主两厢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多为一高两低的桃檐飞角青盖顶的墙体;居主房正前,连接两厢山墙,使三方形成封闭庭院。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书以四言题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镶勾出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以水墨或粉彩绘图画。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杉等名贵木材,雕上金鸡宝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现祥等民间吉祥图案,多为透雕或圆雕。山墙则以白灰粉刷,山尖呈三角形,其上用水墨绘以云纹、如意纹、莲花、菱花纹等吉祥图案。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木质门楼。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整体建筑艺术在白族民居建筑的特色上吸收了西方及江南民宅的优点,形成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喜洲镇中心的四方街,是由店铺围成的小广场。这里竖着一座石坊,这就是近年来修建的“文明坊”。这个地方原来的石坊叫“题名坊”,是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建的,那时候凡是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能性以把名字刻上,现在喜洲是一个行政区划镇压征府的所在地,但历史上它却具有一个城市的规模。早在南诏迁移过来洱海周围之前,这里就是白族先民“河蛮”的聚居地,当时称大厘城,居民已尼经很多,传说,隋文帝的将领有个叫史万岁的在这里扎兵马,所又称它为史城,附近的平坝子就称作“史赕”(赕与甸广告州意思相同)。到了南诏牟时,又在这里建造了皇宫。城的格局从现在的地名上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周围就有城北、城东、城南等村名,过去考古工作者还在镇上发掘到南诏时的有字瓦、布纹厚瓦和莲花纹瓦当等。
主要景点
喜洲民居建筑群重点保护单位有杨品相宅、严家院、董家院、赵府建筑群等,既保持了白族民居传统,又结合西式建筑手法。1987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品相宅
杨品相宅位于喜洲镇城北村西大道南侧,喜洲人杨品相于1947年所建。杨家大院占地面积近1841m2,建筑面积1621m2。院落为白族典型“三坊一照壁“院落,分南北两院,每坊为三开间楼房,各坊通过走廊相通,外墙、内墙、望板、照壁、门楼均有彩画装饰。照壁匀称精美,大门精雕细刻,院内配有石板夹卵石的拼花地面。1953年土改中杨宅被没收公有,现由大理市文化局文物管理所管理。
严家院
严家院位于喜洲镇办事处四方街富春里1号,喜洲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严子珍1919年建造。严家院占地约2478m2,建筑面积3066m2,由自北而南的两院“四合五天井”和一院“三坊一照壁”组成,院落以“走马转角楼”连成一个整体,楼上楼下均有回廊,串联所有的房间。整个宅居地坪上铺有方块大理石板。1938年,在院落的东南角还建造了一幢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的西式别墅洋房,砖墙开顶,有地下室、阳台、落地玻璃窗,四周植有花木,环境清幽。1953年土改中严宅被没收充公。现已成为喜洲白族民俗风情旅游景点之一。
董家院
董家院位于喜洲办事处市坪街,喜洲著名民族资本家董澄农所建。董家大院占地6742m2,建筑面积约3814m2。主建筑为东向的两组建筑群,第一组为1940年建造的典型的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两院,楼上楼下均有回廊串联各个房间,门楼采用白族传统的飞檐串角式三滴水形式,照壁嵌有天然大理石精品图画。第二组建筑位于西侧,是一幢建于1942年的法国式别墅洋房,因抗战时期著名抗日将领宋希濂和一些高级将领居住过而称为“将军楼”。庭院周围有草地、树木,并配有车库、发电厂。董家院在建筑技术上把白族民居推向富有时代性的高度,但又不失白族民居的特色,是喜洲白族民居中中西结合的精品。1953年土改中董宅被没收充公。现为大理市旅游局喜洲田庄宾馆使用。
赵府
赵府位于喜洲办事处大界巷21号,为清朝嘉庆年间进士赵廷俊1839年建造。赵府总面积约3000m2,建筑面积约2000m2。赵府为一进四院(谐“进士”之音),轴线前四坊为倒座穿堂大开正门,十分气派。南北两厢均有走廊相连,作为平时通道,四个院落既可自成一家,又可相互串通。整个建筑群古朴庄严,体现了喜洲的建筑文化特色。赵家现仍由居民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