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古城以南7公里的太和村西苍山佛顶峰麓。遗址西起佛顶峰,以南延伸至洱滨村,长3350米,以北延伸至洱海岸边,长3225米,全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一直到明朝后才逐渐荒废,现在保留着一些断壁残垣。
太和城曾经是古代南诏国的都城,公元739年迁都于此,直到779年,作为南诏国都,是南诏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景点介绍:
由下关到大理的途中,有个美丽的白族村子——太和村。它背依苍山,面临洱海,在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幢幢整洁的瓦房。当人们来到村后的滇藏公路上,抬头远眺,只见梯田层层,牛羊满山,在五指山和佛顶峰旁,古老的城墙尚依稀可见,犹如一双巨手似的直向海边伸延,这时人们是否会想:自己已经置身于南诏古都—— 太和城中了。
景点详细资料
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现存苍山顶的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多依山势用土夯筑而成,残存的北段城墙高出地面约3米,厚约5米。太和城西依苍山,东临洱海为天然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南、北城墙相距约500米。
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古城以南7公里的太和村西苍山佛顶峰麓。遗址西起佛顶峰,以南延伸至洱滨村,长3350米,以北延伸至洱海岸边,长3225米,全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一直到明朝后才逐渐荒废,现在保留着一些断壁残垣。
太和城曾经是古代南诏国的都城,公元739年迁都于此,经过南诏几个朝代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城池,直到779年,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太和城才逐渐荒废下来。作为当时南诏国都,它是南诏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太和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立于大历元年(766)。碑文作者相传是南诏汉族清平官(宰相)郑回,由唐朝流寓在南诏的御书杜光庭书写。此碑两面共刻5000多字,叙述了南诏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唐友好的愿望。尤其重要的是碑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云南各族的分布、融合情况。这是研究南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此碑与太和城遗址均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