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头山炎帝文化风景名胜区|四川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 四川旅游景点攻略 | 四川旅游线路 | 川人出省线路 | 海外旅游线路 | 会议与拓展 | 宾馆酒店 |

| 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合同样本 | 在线预订 | 公司账号 | 留言板 | 站点导航 | 分部管理
  九寨沟 | 黄龙 | 峨眉山 | 乐山大佛 | 海螺沟 | 青城山 | 都江堰 | 西岭雪山 | 长江三峡 | 四姑娘山 | 稻城 | 西藏 | 成都旅游 | 四川旅游
您的位置  :  山西省  >>  晋城  >>  高平  >>   羊头山炎帝文化风景名胜区
羊头山炎帝文化风景名胜区
羊头山炎帝文化风景名胜区 相关景点
+更多

 

  羊头山古来是泽、潞两州(今晋城、长治市)分界地,是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开创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在以羊头山为中心的区域内,现存的神农城、神农泉、神农井、神农庙、五谷畦等遗址遗迹和羊头山周边的炎帝陵、炎帝中庙、炎帝行宫等排列有序的古建筑群落,形成了一个炎帝神农氏从生产、生活到安葬以及后人祭祀等完整的炎帝文化体系。


景区相关资料

一、景区概况
  羊头山炎帝文化风景名胜区,位于高平北部神农镇境内,地处长治﹑长子﹑高平三县(市)交界线。古为泽州﹑潞州分界线,今仍为晋城﹑长治分界线故有"岭限二郡,麓跨三邑"之美誉,景区南距高平市区15公里。这里早在远古时期就是原始人类居住﹑聚集﹑生息之地。在《黑暗传》一书中写道:"神农上了羊头山,仔细找,仔细看,找到粟粒有一颗,寄在枣树上,忙去开荒田,八种才能成粟谷,后人才有小米饭",描绘了神农炎帝氏在羊头山种植粟的生产图景。在炎帝的神话传说中:"丹雀衔九穗禾坠地者,帝适而植之",这和炎帝在羊头山中五谷的记载同出一撤。《中国历代史话》在论述我国原始社会的发展史中指出:"新石器时代是伴随农业发展而开始的"。从我国黄河流域的地理条件和原始生产的技术条件,可以确定,黄河流域靠近山麓的地带 ,就是我国农业发生的最早渊源。以羊头山为中心的广阔地带正好具备这样的地理条件,神农炎帝氏种五谷的神话就发生在此地。这里也确实是黍﹑稷等农作物是主要产区,所以羊头山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祥地,而且也是最早祭祀始始祖的地方。
  在以羊头山为中心的区域内,所发现的神农城﹑神农泉﹑神农井﹑神农庙﹑五谷畦﹑耒耜洞等许多遗址遗迹尚存。炎帝在这里种五谷﹑尝白草﹑制耒耜﹑兴医药﹑制陶器﹑开日市,始兴稼穑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神话故事代代流传。
  炎帝逝世后就殁葬于羊头山东麓的庄里村,历朝历代岁岁奉祀 。在这里形成了以炎帝陵为中心的庙﹑祠﹑宫等一系列独特的炎帝文化建筑群落。与炎帝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惯﹑碑文石刻和祭祀炎帝的庙宇十分丰富。每年暮暮四月梨花盛开,一个方圆45华里的地方,鸟语花香,皑皑梨花白茫茫好似祭祀始祖炎帝。如此盛况在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诸多史籍史料的发现,活动在羊头山一带的炎帝就是初创耆国的第一代始祖轨公,庄里村炎帝陵葬的就是第一代始祖是确定是无疑的。事实证明在这块土地上历代延续着神农炎帝氏的神话故事之所以源流古老﹑时空吻合,是因为始祖在这里活动的遗存。密度集中﹑内容详实﹑体系完整,这在全国来说是罕见的。


二、内部景点

  炎帝陵
  炎帝陵位于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明代乐律家朱载育在《羊头山新记》和清代《泽洲府志》卷四六中作了较详细的叙述:"(羊头)山之东南八里日故关村,村之东二里日换马镇,镇东南一里许有古冢,垣址东西广六十步,南北袤百步,松柘茂密,相传为炎帝陵,有石栏、石柱存焉,盖金元物也。"神农镇现在仍然流传着许多故事和传说。如炎帝有一天为救部下性命上山采药,中毒70次,肚子疼痛难忍,不能骑马,只好下马使人抬着走,于是这个地方就叫换马村。走了一段后发现炎帝已不省人事,人们不住地呼唤也叫不应,因此这个地方得名"不应村",后来演变成"北营村"。炎帝死后,炎帝的马在北营东边岭上,不吃不喝,长夜悲鸣,狂奔乱跳,于是此岭便叫"跑马岭"。人们把炎帝抬到一个山沟里停尸,后人把此沟叫为"卧龙湾"。炎帝装殓之地就称为"装殓村",后谐音为如今的"庄里村"。宋·罗泌《潞史》:"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轩辕氏兴,受炎帝参卢禅,封参卢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先茔"即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炎帝陵。
  炎帝陵园分上下两院,下院有戏台,座南朝北,戏台下有圈道,沿圈道拾阶而上进入陵内,东西为厢房,上院有正、偏三道门,偏门东西各有一座钟楼,上有古钟,上院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出廓,悬山式层顶,屋顶正中琉璃脊正面刻有"炎帝神农殿"题名,背面刻有"大明嘉靖六年"(1527年)字样,殿内后墙有平台暖阁 ,正中阁塑有炎帝像,两边是后妃像,惊奇的是两边阁布满灰尘,而中间阁从不扫无灰尘,平台前面的石条上有精细的雕刻,原东西墙有精美的壁画,可惜在文革时被毁,正殿前左右各有一棵万年大柏树,五十年代被人砍伐,根部周长6.2米。
  炎帝陵东厢房有一块举国无双的石碑,碑上刻有"炎帝陵"三个大字,为明万历三十九年所立,至今已有390年之久。历朝历代都曾派祭官代表官府祭祀。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亦尝派遣官员祭祀,且下诏令禁止樵采。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当地流传有"走扬州,下汉口,不如五谷庙里迎社首",而且要在四月初八前二十天先迎社首筹划祭祀活动,可见规模之大。



  炎帝行宫
  位于高平市神农镇故关村,后人为纪念农业兼医药之祖的炎帝含辛茹苦栽种五谷,不避风险备尝百草而只能穴处巢居,风餐露宿,特修此宫殿以表达人们对炎帝的怀念之情。
  炎帝行宫创建年代不详,"因造基太古,无文考验"。民代天顺四年孟秋(1460年)至明成化五年(1469年)孟秋,历时九年对"风雨摧毁,垣址漫漶,行迹渐泯"的炎帝行宫进行重修,创建宫殿五间,后僧人明镜因父业未就涅,于成化辛卯孟冬(1471年)故,继忠述事双造神担一抬,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又对正殿五间进行了重修,正东门改为圣贤殿三间,东南改为出入之门,院内立青石香台,植柏树两株,到清代光绪八年(1882年)时,炎帝行宫已是"风雨飘摇,殿宇几乎颓堕",以经儒申九德维首先光绪八年四月初六至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对炎帝行宫进行改修,前墙由砖制结构改为木制结构,殿前的木雕图案为国内雕刻之精品。同时增修东西耳房各三间,改建后的炎帝行宫如碑记所云:"在昔古殿敦庞壮丽,古殿不若时殿明亮,虽未是创始建之亦不异乎创始建之" 。现在看到的建筑就是此时的建筑(只是前墙是1957年加修的)故关村因有炎帝行宫,可谓是神威灵应显耀赫然,风调雨顺年丰,大有一方人民逢凶化吉为答谢炎帝神灵,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仲夏至孟秋增修东南耳房两间,西南耳房两间,东大门钟楼三间,同时以碑示后世,凡遭损坏炎帝行宫时,即当补茸,并饬其遵办为千载之劝。



  炎帝中庙
  位于高平市神农镇下台村,为皇帝所敕封,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碑记云:"下台村古有敕封神农炎帝庙。"究竟哪朝哪代皇帝敕封,"困奉敕建立其来远矣,创兴之始杳不可考"。
  炎帝中庙建筑宏伟,规模庞大,庙正中有元代无梁结构殿,堪称一绝。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出前廊,屋顶琉璃脊饰。整体庙宇分前、中、后三院,中院拾阶而下为下院,整个建筑排列有序,错落有致。
  炎帝中庙原正门庙之西南角,门上横额有"炎帝中庙"字样,是明天启二年(1622年)维修时所立。
  炎帝中庙在元至元年间维修过一次。元至正乙未年(1355年)村人王德成租工备料在正殿西空隙地修两室,即炎帝太子及子孙殿,时值王德成而立之年,尚膝下无子,因有修室之愿,王德成竟生二子,不久王德成病亡,其妻杜氏继遗愿历尽艰苦,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修成西殿,今无梁殿内"创修炎帝太子及子孙殿志"之透明碑,记载此事。清代康熙戊申十月(1688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又在原基地上增修外院(即下院),东边新修文昌楼,西边增修禅房及东西游廊戏台。
  炎帝中庙历代扩建,改建,现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耗资巨大,不公本地人捐款助物,还有村人诸位在外省贸易者各处募集资财,更有河南府、西安府、山东牟平等域外募集捐资此庙,可见,炎帝中庙当时知名度很高,香火极盛,誉满中原。
  神农庙
  神农庙创建年代,现以无法考证,相传为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所建,此庙分上﹑下两院,历史上最后一次修复是在民国十二年,在这以后的几十年中,山门全部塌毁,中殿后殿只剩墙基和殿内神台。2001年重新复建,里边有炎帝大殿﹑展厅﹑碑文室等。



  祭祀广场
  祭祀广场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涵,以弘扬炎帝精神为内容,依山就势进行总体布局。广场为南北向,前为玄青湖,左右为山梁,后为神农庙和羊头上,总体为左右上梁护卫,面水北山的环境之中。广场由门阙﹑图腾柱和炎帝雕像三部分组成。门阙为子母二出阙 。阙身方形,底为3米×3米,高6.6米。以花岗岩砌成。广场为南方北圆平面,构成天园地方的空间格局。圆形纪念广场部分由三个圆形平台构成。第一平台有四种颜色组成,代表春﹑夏﹑秋﹑冬,也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第二平台有圆扇面分割12个扇形,代表1年12个月份。第三平台有圆扇面分割24个扇形,代表1年24个气节。广场十二根图腾柱象征十二月份,也象征古代农业的节气条件。十二柱又代表十二生肖,象征炎黄子孙的时代延续繁衍不息。各柱以不同的旋涡水纹为装饰,水通金乃古时风水观,有水则富。在装饰纹上,浮雕表现了象征生命的花瓣﹑古老神秘的神农氏族的图腾﹑庄严凝重的乳古纹﹑与炎帝发明创造功绩有关的象形文字﹑经典的古籍摘录﹑原始的风情舞蹈﹑生殖崇拜的鱼纹﹑混沌的鸟兽山林图案。柱通高9米,分9层,以合东方古代"九九重阳"的最高易学观念。"九"数通龙,又具备帝王礼数和祭祀等级。通体圆型,以合东方古代"浑圆混沌"的宇宙观念,通体装饰圆柱的图案,都以上古史料为依据,加以提炼﹑融合运用﹑才得到古朴﹑原始﹑神秘的艺术美感,从而体现炎帝精神﹑弘扬炎帝功德,传播炎帝文化。在第三平台北半圆的外侧矗立高3.5米,长95米的浮雕墙以表现神农炎帝丰功伟绩。整个广场90米,东西宽50米。因为"九五"之尊为帝主之尊,古书记载曰:"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后天位。"炎帝是中华始祖,华夏大帝,所以广场就以"九五"帝王之尊的尺寸来设计。祭祀广场总体上构成天﹑地﹑人三才。整个构思以三﹑六﹑五﹑九为基本尺寸单位,以四﹑十二﹑二十四等概念为要素构成,以寓意神农炎帝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

 

  祭天坛
  神农炎帝在羊头山居住试种黍谷,在山顶立杆测影,并选择在杆影最长的冬至日献出最宝贵的粮食祭天,以感谢天日的赐予,因而,设立了祭天坛以盼年年获丰收,岁岁得安康。祭天坛是遗留下来的神农炎帝在羊头山活动的最原始的遗迹,因岁月古远被破坏,现在的祭天坛就是经专家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建起来的。
  神农城
  明乐律家朱载育《羊头山新记》:"上(羊头山)有古城遗址,谓之神农城,城内旧有庙,今废" 后魏《风土记》:"神农城在羊头山……" 《太平寰宇志》:"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神农城毁于何时不详,按朱载育记载神农镇周长四百六十余步,现只存轮廓。
  炎帝高庙
  炎帝高庙(又名炎帝祠),创修年代不详,现仅存遗址。庙内原有正殿五间,进深四椽,前出廊,悬山式屋顶,殿中后墙有一平台,上塑神农及后妃﹑太子像,此庙坐落在正岭之上,而此岭又是长子,高平之分水岭,故有"前檐滴高平,后檐滴长子"之俗说。每逢伏天,环山居民在这里举行庙会,祭祀神农炎帝,乞求风调雨顺年丰。炎帝高庙毁于何时不详。
  神农井
  神农城下六十步有白﹑清二泉,左泉白,右泉清,泉侧有井,谓神农井,二泉南流二十步相合而南。《寰宇志》:"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
  清乾隆四十九年曾对两泉修池,左泉称白龙池,右泉称清龙池,神农井现被人填平。
  常来这里游览的人们络绎不绝,常取池中之水调治眼疾。据说,凡眼疾者,用此水点过两次即好。炎帝栽种五谷时即用此泉水浇灌田地。



  五谷畦
  五谷畦(又名井子坪),这里是神农炎帝试种五谷之地,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后魏《风土记》:"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井,皆指此地也,地名井子坪,有田可种,相传神农获嘉谷于此,始教播种,谓之五畦焉"。
  北魏石窟
  羊头山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石窟佛龛就地以石雕凿,凹凸起伏,奇异纷呈,形象逼真。北齐﹑隋又唐屡有建造,工程浩大,历经百余年。山上大小石窟据记载原有40余处,现有发掘清整出九处。一九八六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碑
  千佛碑四面满雕佛像,共有小佛像2240余尊,高4米,宽1米,厚40厘米。碑底部雕有龛5个,南面一龛较大,雕一佛二菩萨。左右菩萨袒露上身,下着羊肠裙,立于莲座上。此碑从造型风格来看是国内罕见的,属北魏风格。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版权所有 © 1997-2009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九寨沟旅游网) 邮编:610031
  电话: 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B AAAAAAAC  传真: AAAAAAAAAAC
  蜀ICP备05002088号
免责声明:本页部份数据由网友上传和热门链接自动获取生成,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如果您认为有不详之处,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公司联系,我们将进行相应处理。
本网站由 成都汉讯科技 提供WAPRSS技术支持与维护软件开发
友情链接:台湾旅游 九寨沟 峨眉山旅游 成都旅行社 青城山旅游 都江堰旅游 四川现代艺术学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