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高平县西南20公里大周篡村。始建年不详,至迟宋代已有,明正德元年(1500年)重修。寺内古朴葱郁,殿宇巍峨壮丽,饶有古刹风趣,现存。山门、南殿、正殿和正东西配殿五座主体建筑。南殿宽深各三间,平面呈方形,单檐九脊筒坂布瓦顶,出檐深远,屋顶平缓,脊兽、力士等全为三彩琉璃制成,形制色釉皆精。整个结构还是宋代原作,正殿最大,元代重修过。东西殿较玲珑,是明代所筑。
景区相关资料
创建年代不详,宋代已有。明正德元年(1506年)曾进行过重修。
寺坐北朝南,建于村子中央,古朴葱郁,殿宇巍巍壮观。现存山门、中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中殿为宋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批竹真昂,梁架规整,整个结构仍为宋代原构。正殿面阔五间,为元代时重修。东西配殿为明代建筑。
寺内存碑碣7通,其中元代造像碑2块。
宋真宗大泛喝赴旭中祥符七困械年(1014思俯揭皖年)在神鼎山上建泡郝资圣寺。寺前有五山斌拟环护,后人称之为"五龙捧圣"。宋仁宗御题"资圣禅林"。经元、明至清代鲁靠继倡爽,多次修葺扩建,资圣寺愈加宏伟富丽,业豁席气势磅礴;楼台亭阁结构精巧,雕刻雅致;常年梵音垃载不绝,香烟缭绕。寺内藏经书万卷,住寺100余僧。自宋代从衡岳来的第杆域百自一代洪湮禅师至清末已传40余代,其中,宏觉禅师系清世祖敕封。
资圣寺-布局
资圣寺建筑资圣寺位于高平市区西南15公里马村镇大周村。1986年8月18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年代不详,宋代时已有寺庙,现存南殿主体结构为宋代建筑,山门、后殿为明代建筑,观音阁建于清代。坐北面南,二进四合院,东西宽32米,南北长66米,占地面积2112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山门、南殿、后殿,山门外有观音阁一座。
主体建筑南殿,宋代建筑。石砌台基,高0.55米,面阔三间(10.85米),进深三间(10.85米),现为宋制。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屋面,琉璃脊饰。殿内梁架露明造,六架椽,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脊下有明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题记,檐下柱头斗栱五铺作,前檐施板门,后檐施隔扇门。
后两个大殿,后殿供奉着阿弥陀佛像,观音菩萨像,大势至菩萨像。前殿供奉着释 迦牟尼佛像,药师佛像,地藏王菩萨像,文殊师利及普贤菩萨像,以及十八罗汉像.香火极盛,游客在寺庙内虔诚祭拜。在寺院大殿,游客在师傅的引领下在众佛面前跪拜祈祷。
资圣寺-景观
正殿铁观音造像身高2.5米,重约1.5吨。身向右侧立,发髻高踞,面颊丰满,两手交叉胸前,似谛听梵音。赤脚露趾地站在莲花座上,体态呈S形,而莲花座一反常形,倒扣在地。其造形上承盛唐丰腴遗风,下开宋代俊丽先声,仪态端庄,眉目安详,神姿飘逸,衣褶流畅,整座佛像娴雅婀娜,造工精细,浑然一体,是一尊罕见的艺术珍品。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日本诸国,都曾有代表团和艺术家来参观,或题诗、或留言,有的代表团赞誉铁观音是名副其实的"东方维纳斯"。
宣德八年(1433),僧昙壁又铸大铁佛释迦牟尼、文殊、普贤三尊,创慈云阁,寺院又呈兴旺景象。但到清同治年间(1862-1874)又遭兵毁,正法眼藏被焚,仅存铁观音和三尊大佛立在露天。同遭风吹雨打日晒,三尊大佛上出现了锈点,唯铁观音不蚀不锈。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观音殿;光绪初年(1875)又重建铁佛殿。铁观音和三尊佛像,又开始承受人间香火。民国七年(1918)为鉴真大师传授幽冥戒时再至扬州请来正法眼藏(法卷)。民国三十年(1941)僧恒森接法卷为铁佛寺四十代主持。民国三十三年(1944)重修,铁佛殿增塑阿傩,迦叶两尊佛像和十八罗汉塑像。
资圣寺-历史
资圣寺景色资圣寺历史悠久,据《乾徽遗稿》载,县城北清凉山于隋末建清凉寺。明万历年间,有了空、了常、了喜、了澈四位和尚住持之,大兴象教,缁徒云集,今有画像在焉,不著作姓氏衣带当风,栩栩如生,佛像金色,生气远出。明万历年间,寺院毁於火灾,仅余铁佛像一尊,众僧移请铁佛下山,并於清凉山东南麓构地供奉,其地即古丝绸路驿站之遗址也,因铁佛像而更名为铁佛寺。
民国年间,拆寺兴学,大部分殿宇被毁,解放后仅存的一座大殿也在宗教改革时期被毁,仅余三尊佛像和三十轴水陆布缯,以历史文物名义收藏於县文化馆和乾陵博物馆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当地信众礼聘1941年出家,受戒於北京广济寺,曾任京川陕各大寺院住持监院的山西太原籍僧人正文大和尚住持重兴。1985年正文长老与当地领导多方协商周密规划,确定在原址上北延东扩,承蒙各级领导支持各界人士资助贰佰肆拾多万元,从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年,历时十二载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先后建成山门、大雄宝殿、铁佛殿、韦驮伽蓝殿、藏经楼、僧寮、斋堂等,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20余亩,构筑古朴,雄伟壮观,典雅,现藏新修《大正藏》 、《中华大藏经》各一部,晨钟暮鼓,经声佛号、声闻遐迩,受度皈依者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