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圣湖旁的洁白雪帽
从乌鲁木齐市区到天山天池至少要三小时,车还没有出市区就睡着了。不知道客车是何时开上蜿蜒的登山公路的,是窗外断断续续的流水声驱逐了我的睡意,眼前一亮,好清的溪水,撞击在岩石上的水花有如天空中的白云。六年来,我是第二次在中国见到如此清洁的溪水,上一次是在闽南平和县的灵通山,只是流量很小,不如这里的大。“就快到天池了”我这样告诉自己。
小溪旁边,是哈萨克人的蒙古包,不!这里不叫蒙古包,叫“毡房”。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观其形状倒和蒙古包极其相似。是不是蒙古人住的原来也叫毡房,由于位于蒙古,样子又像包子,所以叫蒙古包;还是哈萨克人住的原来也蒙古包,后来为了地域上的区分,把他叫做毡房?不知道,反正蒙古人住的叫蒙古包,哈萨克人住的叫毡房,就是如此。
客车依然在蜿蜒的公路上行驶着,不知不觉我们终于来到了高原上,眼前吸引我的不再是溪流和毡房,而是高耸入云的针叶林,从前只有在沙林(Salem)香烟的广告中才能够见到的画面,今天终于展现在我的眼前,我禁不住高呼:“哇!Salem High Country”。多么熟悉的画面,很久没有接触的画面,我不爱吸烟,但是对于Salem的广告却是情有独钟,它和这里的风景一样,给人一种清凉、舒爽的感觉。苍翠、挺拔的有云杉和塔松,漫山遍岭。遇到这样的景色,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相机的镜头对准窗外的美景,卡嚓卡嚓地把它们捕捉起来。
客车在停车场停下以后,还需经过一段两旁都是针叶林的公路才能够抵达天池,在这里我又谋杀了不少“菲林”(film,也称胶卷)。蔚蓝的天空、青葱的大树、墨绿的草甸,若再加上尖顶的小木屋就是典型的北欧风光了。
终于来到了海拔1915米的天山天池,是个半月形的湖泊。相传这里就是王母娘娘母的瑶池,是王母娘娘举行蟠桃盛会的地方,也许是人老健忘,西王母举行蟠桃盛会总会漏请某位神仙,大家应该记得王母举行蟠桃盛会时,漏请孙大圣而引起大圣大闹天宫的事情吧!一次,王母娘娘举行蟠桃盛会时又忘了请他的邻居--瑶池里的水怪,这位邻居也怒而兴风作浪,顿时瑶池湖面狂风大作,巨浪滔天。王母赶紧拔下头上的碧簪,投入池中,瑶池瞬间风平浪静,而王母的碧簪就化成了一棵榆树,历经百年,这棵榆树,从未被淹没过,因此被称为“定海神针”。这里我想提出一个疑点,王母使用的应该不是碧簪而是木簪,只有榆木做成的簪子才能够重新发芽,变成榆木,编故事的人是否应该把故事改一改?。
天池海拔1915米,夏日如秋,不宜生长榆树,周围独此一棵,而且从未被天池湖水淹没。这让人咄咄称奇人,其实这棵古榆被称为定海神针也并不为过。
最吸引人的,当然不是她那碧绿的湖水,而是远处的博格达峰,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终年积雪,世称“雪海”有天山明珠之称。犹如头戴白帽的农夫,静静地看着天池对岸的我们。日本的富士山也是头戴白帽,然而却是形影孤单的,而博格达峰却是三峰并立,还有天池相伴,游人来此可谓游山玩水了。
为了离博格达雪峰更近一些,我们登上了天池上的游艇,绕湖一周,游艇向博格达峰的方向驶去,岸边陡峭的山坡上,云杉、塔松和毡房,与湖水相映成趣,同时还可以看见几只苍鹰在空中盘旋。偶尔,可见一叶快艇掠湖而过,留下细长白带,为单调的湖面增添一丝色彩。天池的美,就在于她的碧水、云杉与毡房的协调,此景虽然单调,但体现的却是少数民族的风情。总比在湖边增建庑殿楼阁、钻尖式凉亭要好的多!
天池的水是碧绿的,小天池的水却是清澄透明的,透明得可以看见池底的岩石和鱼虾。小天池有两个,分别称为东小天池和西小天池,与天池相比,小天池显得小巧许多,池底奇形怪状的石头,夹杂着天然的玉石,当然这些只是玉石的碎块,价值不高,但是随手可检,何不为之?随手检起一块色泽略带赤红色的巧石,表面带着菊石般的斑点,不管它是不是玉石,就当作是天山之行的纪念品吧!
笔于:北京京丰宾馆
作者:tan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