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五台山的寺庙群中,有一座由家庙改成的佛教寺庙。龙泉寺始建于宋代,原为杨家将的家庙。明朝时重修,清末、民国初期扩建,成为南山寺的下院。寺内建筑均为清朝和民国时期的遗物。龙泉寺座落在南山寺对面的车沟。清水河谷是南北走向,车沟是东西走向,龙泉寺坐北向南,位于车沟北侧山岗下,海拔一千七百多米,距台怀镇十里。
旅游小贴士
台怀镇很大,旅馆很多,互相有竞争,当地人有不告诉你旅馆的位置的习惯,所以出门前只知道旅馆名称是不行的,最好找店家要张名片,并同时记清楚周遍明显的标志性建筑,这样才便于找到住的地方。
景区相关资料
龙泉寺概述
在山西省五台山的寺庙群中,有一座由家庙改成的佛教寺庙。龙泉寺始建于宋代,原为杨家将的家庙。明朝时重修,清末、民国初期扩建,成为南山寺的下院。寺内建筑均为清朝和民国时期的遗物。龙泉寺从落在南山寺对面的车沟。清水河谷是南北走向,车沟是东西走向,龙泉寺坐北向南,位于车沟北侧山岗下,海拔一千七百多米,距台怀镇十里。
龙泉寺东侧的沟凹有一眼山泉,泉水清如玉液,称为龙泉。传说,昔有九龙作恶,文稿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了山下,在清澈的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龙泉寺因此而得名。龙泉寺处在中台顶脚下,由九道山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象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们也把这里叫做九龙岗。
龙泉寺西北里许的山岗上,建有扬令公塔一座。塔为砖砌,三级六角,通高约十五米。塔旁有杨令公墓碑记。相传,宋代爱国将领杨业为国捐躯后EuE,在五台山剃度为僧的杨五郎建此塔,将父亲的忠骨葬在里面。
龙泉寺占地面积l.59万平方米,共有各种殿堂160余间。在平面布局中不同于五台山其它寺庙处,就是寺前并排建有三座山门,各自独立,各通一院,而每一院落,横向又有券洞沟通,可以互相往来,其布局结构极得地形之妙。
龙泉寺的胜景,是山门前精致壮观的石牌楼,石牌楼后侧配以大石狮,两旁配以石幡杆,后面连接石拱挢,一色的汉白玉。石牌楼四柱三门,上盖三个楼头,分上下两层,居中的楼头既高且大,两个耳楼头下傍,四根方柱插入四方礅,每根方柱又有前后两根圆柱斜顶,结构紧凑而稳固。石牌楼形制刚健挺拔,通体精雕细刻,堪称石雕建筑艺术珍宝。石牌楼的前后垂檐和三门的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中门的拱券上雕有三龙戏珠,两条龙飞腾在团团白云之中,张着大嘴,睁着圆目,很有气势。龙头、龙角、龙牙、龙舌、龙须、龙鳞、龙爪和云头等,雕得恰到好年,富有质感,雕工纷繁而脉络清晰。两个耳门的拱券上雕有花、桃、柿子、笔、尘弹、纸扇、宝镜、书、壶等,十分逼真。插有四根方柱的四个石礅一字排列,外边的两个顶端为下卷莲瓣形,内里的两个顶端各雕有二十多个石狮,石狮在四周围着,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四个石礅的四个侧面,都雕有龙纹图案。四根方柱前后抵顶的八根斜圆柱,柱上都雕盘龙,称绞龙柱。圆柱底及顶端,斜圆柱的顶端、牌楼的瘠领两端、出檐翘角、横伏两端和立面两处、也都雕以龙头或整条的龙,牌楼统体刻着大小八十多条龙。牌楼的中楼檐下,雕一竖匾,上题"峻凌霄汉"四字,中门横伏间的嵌板上,题有"佛光普照"四字,左右耳门横伏间的嵌板上,也都有题字。牌楼上的各种图案不但精美,而且刻工细致。花蕊、草叶,细如发丝,薄如轻纱;走兽、飞鸟,生动活泼,呼之欲出。刀工精细之处,细如发丝,薄如蝉翼,看了真有"张口怕惊鸟,伸手恐断枝"的感觉。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石牌楼背面的构筑和雕刻样式与正面相同,只是有些雕刻内容不同。如果把南山寺的石牌楼和龙泉寺的石牌楼作一比较,前者的特点是雄壮敦实,后者的特点是精粹华丽,两者各有千秋。
龙泉寺石牌楼后蹲着的大石狮,造型也很生动。石狮颈上的圈带系有响玲,胸前挂有穗缨,毛发卷曲,双目圆睁。右侧的石狮,左前爪按着一头小狮,小狮侧躺着,嘴咬大狮胸前的穗缨,四个小爪和大狮的大爪相搭,一副活生生的样子。石牌楼两侧的石幡杆,插在石方台上,共五节高,未端套着铜顶,中间有小拱桥可以进人天王殿。石牌楼、石狮、石幡杆和牌楼背后的石拱桥,一色皆白,和谐肃穆。
汉白玉石牌楼坐落的平台左右和前后围以青石栏杆,下接一百零八级青石台阶,石阶底处,有一座细无磨青砖照正中,嵌壁正中,嵌有没白玉石雕,可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石雕示意图"。中间雕一棵苍老的大松树,树下有一宝葫芦形石塔,标志环围舍利大白塔的台怀中心区庙群:中下端,雕有立体的大殿,殿额竖匾题"演教寺"三字,标志中台顶建有演教寺,龙泉寺位于台脚下,故在石壁上该寺作立体镂空雕法理:西北角雕有盘曲山径,通到一座殿上,殿内有扁形石窟,殿外石阶上有一人跪着叩头,标志着"佛母洞";东南侧雕有一个山洞,洞内有一从像,标志着"观音洞";"观音洞"右旁,雕有下层为三眼旋洞上层为木构建筑的楼阁,阁内供有弥勒佛,标志着栖贤寺,相传杨家将曾被禁闭在这里,后遇赦,栖贤寺俗称"大赦",此寺现在仅留有遗址。照壁上的石雕,刻工精湛,构图巧妙,在五台山也属一绝。
龙泉寺中轴线上排列有三重大殿。第一重大殿为天王殿,殿的正面构筑装有汉白玉石,立面上刻丹凤朝阳、菊花、风竹、梅花、兰花等,雕工娴熟,形神兼备。天王殿内,除有弥勒佛、韦陀、四大天王外,还有"哼哈"二将"和"降龙伏虎",这是清末五台山九宫道修建佛寺的一种特殊形式。第二重大殿叫观音殿,正中供观音菩萨,左右两旁供文殊和普贤菩萨,两壁有山塑,供十二圆觉菩萨,院内的第三重大殿是大雄宝殿,内供释迦佛和十八罗汉。
天王殿右侧还有一个大院,从院中的过门殿穿入院后,就可看到巍然壮观的普济墓塔。墓塔为纯汉白玉建筑,坐落在一个石砌方台上,方台一点五米高,六点四米见方,方以四个侧面雕上卷莲瓣,上、下卷莲瓣中间的内槽雕坐小像一百一十尊,方台的四个侧角雕四尊四力士肩扛大塔,方台上四边围以石栏杆。墓塔底坐为八角,每角又雕有大力士。在粗大的塔圆腹上,还刻有经文,东西南北四面,各刻一尊弥勒佛像。普济和尚死于于民国六年,曾自称是弥勒佛的转世,故墓塔上雕此像。同时塔上还刻有普济和尚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时代的图像。塔圆腹之上,雕八角楼檐状,如大伞盖似的罩塔腹和基座,与方台上的石雕栏杆相照应。再上为细高的塔尖,顶覆圆盘。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存在了。这座汉白玉墓塔造形别致,雕刻精细,大方美观,是寺内的一处有特色的建筑。西院中也有一座塔,用青石料修筑,规模比普济塔略小。这是南山寺第二代住持岫净文公的墓塔。
龙泉寺依山而筑,占地面积为一万五千九百平方米,共有殿堂楼房一百六十余间,寺院前面三座山门并排,各自独立,入内又有券洞通道将各处院落勾连,成为一体,其布局结构极得地形之妙。
关于龙泉寺石牌楼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五台山黄庙之首。现存寺庙40余处,在这些寺庙中,龙泉寺是十分知名的,其山门外的汉白玉石牌楼,可谓我国石雕艺术的杰作,它的雕刻者就是胡明珠。
胡明珠,公元1895年―1968年,今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贾庄村人,耕读小康之家出身。其父胡国山,精通"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终生以私塾先生为业。胡公(以下胡明珠简称胡公)从小聪明伶俐、头角峥嵘、过目不忘、敏捷脱颖、大胆泼辣、敢作敢为、气度豪爽、不拘小节、光明磊落、极有正义感和爱国心;胡公知欲甚盛,爱好广泛,特别喜欢书法与绘画,凡出其手者,辄有开拓创新、独辟蹊径之处,得到师长及同行的欣赏与赞誉,惊而伸擘焉,几年就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刚届12岁的胡公奔波颠沛、趔趄求索中便拜沟北里一位唤刘元成的能人为启蒙开窍师傅,且随其赴五台山庙群寺林从事石工营生。期间,胡公认真从教、洗耳恭听、脚踏实地、勤学好问、锲而不舍、孜孜持恒、掌握理论、勇于实践,莫及旬年便能自我构思、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施工、身先士卒、作出表率,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令刘元成扼腕而叹也。
民国十年(1921年),龙泉寺拟定要为高僧普济和尚修建一座舍己利墓塔。为庄严慎重、保时保量、上档到位起见,采用了类似我们今天的招标、投标的方法,众起登临,纷纷竞争。胡公力排群雄,独领风骚,出人意料,达标投中。当住持维恕(今山东掖县人)亲自接见胡公时,面测他虽然长得浓眉大眼、精明强干、老练稳重、风采仪绰、饶有帅气,但年纪轻、资历浅、经验少、旁无证,不免产生了疑虑之心,惟恐底事难果,于是搁置,存而不论,将工程揽给了由河北省曲阳县而来的一班匠人。不料,工程难度渐大、要求更严、雕琢也最关键的时刻,河北匠人由于水平有限,竟半途而废、弃之而去了。左右为难、筹谋抱歉中,维恕聘请来胡公切磋商榷,决定兴废。胡公不计前嫌,主动请缨;当机立断,负重扛鼎,臻善修剔,扬长避短,去粗取精,拔节提高;率领徒子,积极投入;分片划域,指定任务;井然有序,各司其职;一切就绪,全面铺开;锤錾起落,交响叮当,寒暑无阻;搞得轰轰烈烈,告竣完工。墓塔崔嵬,涧水潺潺,突兀逾群,举世瞩目。万钟神仰,风光旖旎,无不惊叹者也。
民国十一年(1922年),龙泉寺又要修建一座汉白玉牌楼,与墓塔争妍匹配、相映成趣。措施如前:投票选取。一时间,四方工匠,展示亮相。胡公照例卓荦不凡,蟾宫折桂,独占鳌头。他移植我国传统的木质结构特点、风格、类型与长处,融于石雕技艺之中,彼此渗透,各取其宜,又加上苦心孤旨的不断探索与追求,紧紧围绕该牌楼坐落于九龙见风使舵之位的"九龙之首",为内含自然之灵气奕祺者,用黄蜡作始料,绘制出轮廓图式,搭架起微型雏样,摆放于稠人广坐目前,让同行评断,辨识高低,维恕仔细审视、反复端详以后,惊讶不已,拍案叫绝,曰:"夫珠者,乃宝珠矣,人才耶!"
民国十二年(1923年),龙泉寺牌楼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在胡公从始至终亲自组织与指挥下全面启动,紧张地展开了。定襄、崞县一带的50余名能工巧匠参加了雕建,历经六年(1930年)后的金秋时节终于完工。牌楼三门四柱,上覆三个楼头,分上下两层,每根方柱又由前后两根圆柱斜撑,结构严谨稳固,形制刚健挺拔。牌楼前后檐和三个门拱券,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中门拱券雕有二龙戏珠,两条龙腾飞于白云之中,雕工复杂而脉络清晰。两个耳门的拱券上雕有花卉、仙桃、柿子、毛笔、拂尘、纸扇、宝镜、书籍等,形态逼真,富有质感。外面两个插柱方墩,顶端为下卷莲瓣形,内里两个顶端各雕20多个石狮,姿态各异。四个石墩的各个侧面,都雕有龙纹图案。四根方柱和八根斜柱上都雕有盘龙、圆柱、牌楼脊檩和出檐翘角。牌楼正中檐下雕一竖匾,刻"峻凌霄汉"四字,中间嵌板上镌刻"佛光普照"四字。在牌楼后面,还雕刻有一对汉白玉石狮,两侧竖立汉白玉石栏幡杆,楼后为汉白玉石拱桥,过桥进入寺院,则是一座通体雪白的藏式汉白玉石雕普吉塔。据统计,这座牌楼上有蟠龙八十九条,柱础石墩上有狮子二十只。牌楼上的各种图案不但精美,而且刻工细致。花蕊、草叶,细如发丝,薄如轻纱;走兽、飞鸟,生动活泼,呼之欲出,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80年过去了,今天的龙泉寺牌楼还是那么闪光晶莹而典雅秀逸;还是那么容雍花簇而精美荟萃;还是那么巧夺天工;还是那么缤纷绚丽;还是那么挺拔岿然而耸入九天。作为五台山一景,令人神往而不得错过。胡公的名字,忻州境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肃然起敬,乃至不胫而走、蜚声四海而与时弥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