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繁峙县附近、灵丘县城西桥沟一带,因距古长城关隘平型关约5公里而得名。 遗址为正方形,周长3000余米,南北各置一门。原南北皆有瓮城,现仅存北瓮城。城内正中有过街楼,城东2.5公里处为关门,门洞内置一块大型石碑,上书“平型关”三个大字。 1937年9月,侵入山西北部的日军,向平行关、雁门关一线进攻,企图南下夺取太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的公路两侧山地,歼灭敌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百余辆,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品。八路军出师抗日首战告捷,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平型关东北5公里的山西省灵丘县小寨、关沟一带,沟谷全长7公里左右,两边是高数丈的陡崖。平型关在与灵丘县相邻的山西省繁峙县城东北65公里处,是明代修建的内长城的一处有名的关隘,这里是一道很狭长的古道,东通冀北,西抵雁门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主景区规划面积4.8万亩,包括平型关关口、战役纪念馆、主战场乔沟、老爷庙、邓峰寺五个主要景点。1961年,平型关战役遗址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相关资料
平型关战役遗址,是抗战时期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发生地。它位于山西灵丘县关沟村与繁峙县平型关村之间山岭上的平型关。
平型关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脉,一条峡谷山路,两边高山陡崖如削,高达数10米,地势十分险要,东通河北,西接雁门。关城虎踞岭上,正方形,周长3000余米,南北各置一门。原皆有瓮城,现仅存北瓮城,城内正中有过街楼。城东2.5公里处为关门,门洞内置一块大型石碑,上镌"平型关"3个大字。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大量兵力,叫嚣要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日军进攻矛头直指太原。平型关是太原的门户。日军企图攻取平型关,打开夺取太原的通路。担任向平型关进攻任务的是日本侵略军的坂垣师团。
1937年9月中下旬,沿平绥铁路推进的日军进入山西北部,占领天镇、广灵、大同。阎锡山指挥的晋绥军纷纷向雁门关方向撤退。进驻五台的八路军总部指示第一二○师从西面驰援雁门关;第一一五师从东面配合友军作战,对从灵丘增援平型关之敌实施攻击。9月22日,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一部首先从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23日和24日在平型关正面及团城口与中国守军发生激战。9月24日,第一一五师主力冒雨由冉庄向平型关东北的白崖台前进,在小寨村至老爷庙公路附近山地设伏。9月25日晨,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区。八路军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突然发起猛烈攻击。八路军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对陷入混乱的日军实行分割、包围,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9月24日至25日,担任钳制、阻击任务的第一一五师独立团,截断涞源、灵丘之间的交通线,在腰站地区打退日军增援部队多次冲击,歼敌300余人。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平型关战役遗址中的老爷庙位于公路之西,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前低后高,是沟堑的制高点,为敌我争夺战最激烈的地方,战役中为八路军686团指挥所,战后全师聚于此庙前举行祝捷大会。1970年在老爷庙对面建立了"平型关纪念馆",展厅面积825平方米,坐东面西,庄严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