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早上我们就赶到二道桥大巴扎购物了。这里是乌市最有名的小商品市场,类似于上海的城隍庙。不过上海的城隍庙是一个小商品市场群,而这里只有一个市场。整个市场分为上下两层。这个市场原先是马路市场,最近刚搬进室内。在这里大家各取所需,和老板讨价还价,最后都买了一大堆的东西满载而归。
从大巴扎出来,外面下起了“毛毛雪”。我们接着去南山牧场。这个牧场是哈族的夏季游牧地。由于现在已经是深秋,除了一些还要做旅游团生意的人之外,其他牧民都已经下山定居去了。虽然牧场已经飘雪,气温也低,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兴趣盎然地骑马体验一下这里的民族风情。不过,由于骑术拙劣,没有人敢体验放马飞奔的感觉。只能在牧场里慢慢地走。结束时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一个同事不小心把照相机的镜头盖丢了。于是,所有的牧民都帮着一起找。由于地方大,镜头盖又是黑色的,而此时的牧场青草早就没有了,露出了黑色的土地。那么大的地方,镜头盖之难找可想而知。就在我们已经不报希望,发动汽车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哈族姑娘奔马过来,手里举着的正是那个镜头盖。我们为了表示谢意,给她10块钱的小费。哪知她不肯收,在我们的执意下,她才不好意思地收下了。这里的民风之淳朴由此可见一斑。最后,我们在下山路上,以山坡上的积雪为背景大家拍了合影。
从山上下来我们用过午饭就直奔吐鲁番了。吐鲁番在天山的东南部。于是,我们穿越天山。由于天山已经开通了高速公路,交通还算便捷。经过四小时的车程,我们穿越了天山,通过了茫茫戈壁滩,来到了距乌市200km的吐鲁番盆地。一路上我们还在著名的大坂城休息了一下。在王洛宾的半身像以及他的那首著名《大坂城的姑娘》马车塑像前留影。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大型风力发电厂的风车阵,200多个风车在戈壁上连绵几公里,真是蔚为壮观。导游介绍说,这些发电机组,每台每小时的发电量是600千瓦。那么200多台一天的发电量就非常可观了。
路上导游介绍说,这里有个湖泊盛产大闸蟹。是以前上海的知青从上海带去放养的。现在已经成了新疆的大闸蟹产区了。
路上导游还介绍了维族的风土人情。维族是个定居的农业民族。他们的小吃品种很多。主食是馕,品种也有20来种。最大的有锅盖那么大。维族待客最高礼节是用烤全羊招待客人。维族的结婚仪式也非常有特色。要举行一种叫做“尼卡”的,要有阿訇主持。在仪式上男女双方要吃一种用盐水泡的馕,预示着他们相爱得密不可分。馕在维族人心中已经不仅是一种食品了,而且已经上升为一种圣物。如果维族人脚踩馕或者盐发誓的话,那就是一种毒誓,是绝对可以相信的。
晚上7点不到,我们进入吐鲁番市区,我们终于见到了久违的绿色。前几天一眼望去全是黄色的草、黄色的树。而吐鲁番却仍是生机盎然,一片葱绿。导游介绍说,吐鲁番的气候特点是干、甜、低、热。在吐鲁番,最干旱的地区每年的降水量只有16mm,而蒸发量却达到3000mm以上。这也是吐鲁番有大量的坎儿井的缘故。坎儿井夜市这里的人们纳凉的去处。甜,当然是指葡萄了。吐鲁番的葡萄含糖量是全世界最高的。不过,导游说,这里的甜除了葡萄,还有维族姑娘的笑容也是非常甜的。低,则更是名副其实了,这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低地,仅次于死海,最低处是海拔-194米。热则是酷热难当的,最高温度曾达到48.7℃,而在火焰山则曾经测到过80℃以上的高温。
进入吐鲁番市区,我们就感觉到这个城市的整洁干净。笔直的马路两边还有行道树,不过这里的树不高,所以显得视野非常开阔。我们住在丝路绿洲宾馆。这是一座极具维族特色的宾馆。宾馆就像一个花园,在绿树掩映、花团锦簇下,几幢带有浓郁维族特色的房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院落中。吐鲁番是一个维族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民族城市,所以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这里家家户户的屋顶都有晾房,是用来晾葡萄干的。由于天气干燥,一般20天到一个月就能把鲜葡萄晾成葡萄干了。这里每家每户都有葡萄架。所以,吐鲁番可以说是世界上唯一的葡萄城。
听了导游的介绍,晚上我们就特意点了最具维族特色的烤全羊,还有维族歌舞助兴。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维族热情、奔放、好客的民族特性。最后一个舞蹈还邀请了我们中的两位同事一起跳,把晚饭的气氛调动到了最高潮。
作者:20635550